随着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近年来,临床中出现了不少高度近视的低龄患者,即十二三岁便出现600度以上的近视。儿童青少年时期的近视如果得不到有效防控,一旦发展成高度近视,成年之后眼部疾病的概率就将明显增加。因此,对于家长来说,随时关注孩子的视力情况并尽早进行近视防控,才能帮助孩子眼睛更好地发育和成长。0~8岁是儿童近视防控的di一个年龄段,关键词是“远视储备”。防止远视储备过快、过早地消耗。出生时,一般会有300度左右的生理性远视,就是远视储备。随着年龄增长,眼睛逐渐向正视化发展,远视储备会逐渐被消耗。若远视储备消耗过快,就容易过早引起近视。6~7岁的孩子远视储备大约在100~150度。如果不注意看近用眼习惯,远视储备快速下降,就是发生近视的一个早期信号。 因此,建议在孩子6~7岁前,一定要到正规眼视光专业机构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并且3-6月检查一次视力。此外,临床中还有一些“屈光参差”的案例,即一只眼睛近视,一只眼睛不近视。这种情况更复杂,对孩子立体视觉的发育、对距离的判断都会造成影响,一旦发现应尽早诊疗。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多,孩子的“近用眼负荷”(指平面的近距离的视觉)会增加,但儿童视觉发育需要的是户外的动态视觉,如远和近的变化、立体视觉的变化等。孩子处于身体迅速发育期,眼睛也会快速发育,眼轴快速增长,一旦发生近视,其近视度数增长会特别快。家长要注意,如果孩子总是近距离看书或总是眯着眼看东西,那么就很有可能近视了。减少孩子近距离用眼时间,增加孩子户外活动时间,每天2小时以上为宜。近视发生了是不可逆转的,除了尽力防控,还要防止近视向高度近视、病理性近视发展。14~18岁控制近视600度以下,眼轴26mm以内14~18岁年龄段,关键词是“高度近视”。有两个数字家长要特别注意:“600度”和“26.5mm”,前者是指近视的度数,后者是眼球的轴距。近视度数在600度及以上、眼轴长度在26.5mm及以上,即为高度近视。防止近视变成高度近视,也就是预防成年后高度近视向病理性近视转化的可能。病理性近视是一种致盲性眼部疾病,如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视神经萎缩等。如果在18岁之前,近视度数可以控制在600度以内,眼球的轴距控制在26.5毫米以内,随着身体发育期的结束,眼睛的近视度数和眼球轴距,一般不会再发生明显变化。如果在18岁之前,超过了这两个数值,发展为高度近视,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度数和轴距可能会不断增长,从而增加了高度近视向病理性近视进展的风险。总之,青少年近视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与年龄、遗传、环境、用眼习惯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阶段的视力防控重点有所不同,需要针对不同的年龄段,采取不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但都需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注意营养均衡、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保护我们的眼睛,拥有清晰的视界。
免责声明
1、文章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2、内容涉及医学知识仅供参考,不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依据。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咨询挂号】
发布时间:2025-02-25
本文地址:https://www.zaiguahao.com/shprykyy17822/sciNews/10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