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肛肠病,很多人会因为发病部位特殊而羞于提及,即使出现不适也选择默默忍受,结果让小毛病拖成了大问题。事实上,肛肠病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疾病,从儿童到老人都有可能患病。了解肛肠病的基本知识,打破 “难以启齿” 的心理障碍,才能及时做好预防和养护,避免它影响正常生活。
肛肠病是指发生在肛门和直肠部位的各类疾病统称,涵盖了从肛门到直肠末端的所有器质性和功能性的病变。肛门和直肠是人体消化道的末端,承担着排泄粪便的重要功能,由于长期受到粪便刺激、腹压变化等因素影响,这个部位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肛肠病的症状多样,常见的有肛门疼痛、便血、排便困难、肛门瘙痒、肿物脱出等。这些症状虽然不会立刻危及生命,但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困扰 —— 比如便血可能让人恐慌,疼痛会影响坐立和行走,瘙痒则会让人在公共场合尴尬不已。值得注意的是,肛肠病并非 “单一疾病”,而是包含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病因和表现各有不同,需要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养护。
肛肠病的种类繁多,以下几类常见,且与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痔疮是常见的肛肠病,几乎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痔疮症状。它是由于肛门和直肠下段的静脉丛充血、扩张、屈曲形成的静脉团,根据生长位置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主要表现为便血(排便时滴血或喷血,血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和痔核脱出(排便时肛门内有肿物脱出,轻者可自行回纳,重者需用手推回),通常不会有明显疼痛。外痔则位于肛门边缘,可在肛门外摸到柔软的肿物,平时可能无明显症状,但若发生血栓或炎症,会出现剧烈疼痛、肿胀和灼热感。混合痔则同时具有内痔和外痔的症状,病情相对复杂。
肛裂是指肛门皮肤出现裂口,多发生在肛门前后正中部位。它的典型症状是排便时和排便后肛门剧烈疼痛,犹如 “刀割” 或 “撕裂” 般,疼痛可能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同时伴有便血(出血量较少,多为滴血或粪便表面带血)。
肛裂的发生多与便秘有关 —— 干燥坚硬的粪便通过肛门时,容易撕裂肛门皮肤;而肛裂形成后,患者会因害怕疼痛而不敢排便,导致粪便更干燥,形成 “便秘 - 肛裂 - 更便秘” 的恶性循环。此外,腹泻时频繁排便刺激肛门,也可能诱发肛裂。
肛周脓肿是肛门周围软组织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表现为肛门周围突然出现的红肿、疼痛,触摸时感觉局部发热、有硬结,疼痛会随病情发展逐渐加剧,严重时可能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如果肛周脓肿没有得到及时处理,脓肿可能会自行破溃,流出脓液,疼痛随之缓解,但破溃后容易形成肛瘘。肛瘘表现为肛门周围皮肤上有一个或多个小口(外口),经常有脓性分泌物或粪便水样物流出,伴有瘙痒和异味,且容易反复发作,难以自愈。
直肠炎是直肠黏膜的炎症,多由感染、不洁饮食、过敏、长期便秘或腹泻等因素引起。患者主要表现为肛门下坠感、腹泻、里急后重(总想排便却排不净),粪便可能带有黏液或血丝,部分人会伴有下腹部隐痛。
直肠脱垂(俗称 “脱肛”)则是指直肠黏膜或直肠全层脱出于肛门外,常见于儿童、老年人和体质虚弱者。轻度脱垂仅在排便时出现,便后可自行回纳;重度脱垂则在行走、咳嗽时也会脱出,需要用手推回,长期脱垂可能导致肛门失禁。
肛肠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了解这些诱因能帮助我们针对性地做好预防:
饮食结构不合理是肛肠病的重要诱因。长期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如少吃蔬菜水果、全谷物),会导致粪便干燥、排便困难,增加痔疮、肛裂的风险;而长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蒜、酒精),会刺激肛门和直肠黏膜,导致局部充血、水肿,诱发或加重痔疮、直肠炎等疾病。
饮水不足也会影响肠道功能。喝水过少会导致粪便干燥,排便时需要更用力,增加肛门周围静脉丛的压力,容易引发痔疮和肛裂。
久坐久站是现代人肛肠病高发的重要原因。长期保持同一姿势,会导致肛门和直肠部位的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形成静脉团(痔疮);同时,久坐会使肠道蠕动减慢,容易引发便秘,进一步加重肛肠负担。
排便习惯不良对肛肠健康影响极大。排便时久蹲(如边排便边看手机、报纸,每次蹲厕超过 10 分钟),会使肛门直肠长时间处于充血状态,增加痔疮和肛裂的风险;长期憋便(有便意时不及时排便),会导致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粪便干燥,排便困难。
缺乏运动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容易引发便秘;同时,运动不足会使肛门周围肌肉力量减弱,影响肛门的正常功能,增加直肠脱垂的风险。
妊娠与分娩是女性肛肠病的常见诱因。怀孕期间,随着胎儿增大,腹压逐渐升高,会压迫盆腔血管,导致肛门直肠静脉丛充血,容易引发痔疮;分娩时过度用力,也可能导致痔疮加重或肛门撕裂(肛裂)。
年龄与体质也会影响肛肠健康。老年人由于肛门周围肌肉松弛、肠道蠕动减慢,容易出现便秘、痔疮、直肠脱垂等问题;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的人,肛门周围组织支持力弱,也更容易发生肛肠病。
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肝硬化、心血管疾病等,会影响肛门直肠部位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降低局部抵抗力,增加肛肠病的发病风险;长期腹泻或便秘,会反复刺激肛门和直肠黏膜,也容易诱发各类肛肠病。
肛肠病的预防和养护,关键在于改善生活习惯,保护肛肠功能: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芹菜、菠菜、苹果、香蕉)、全谷物(如燕麦、糙米、玉米)、豆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这些食物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体积,使排便更顺畅,减少便秘和痔疮的发生。
保持充足饮水:每天饮用足够的水(建议 1500-2000 毫升),以白开水、淡茶水为宜,避免用饮料代替。充足的水分能软化粪便,使排便更轻松,减少对肛门的损伤。
减少刺激性食物:少吃辛辣、油炸、烧烤食物,控制酒精摄入,这些食物会刺激肛肠黏膜,加重充血和炎症;同时,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规律,减轻肠道负担。
肛肠病虽然发病部位特殊,但并非 “难以启齿” 的疑难杂症,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养护,大多数肛肠病都能有效避免或缓解。如果出现便血、疼痛、瘙痒等症状,不要因为 “不好意思” 而拖延,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肛肠科就诊,才能尽早解决问题,避免影响生活质量。关注肛肠健康,从改善生活习惯开始,让 “难言之隐” 避开我们的生活。
免责声明 1、文章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内容涉及医学知识仅供参考,不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依据。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咨询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