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下载app

大便颜色藏着健康信号!这些颜色要警惕​——【贵阳东大肛肠医院】

文章来源:贵阳东大肛肠医院 发布时间:2025-09-03

很多人排便后不会关注大便颜色,但它其实是身体消化、代谢状态的 “晴雨表”—— 从黄褐色到黑色、红色,不同颜色可能对应不同健康问题,学会分辨能帮你及时发现异常。

01
一、先明确:正常大便是什么颜色?

健康状态下,大便多为黄褐色。这是因为胆汁中的胆红素经过肠道细菌作用,转化为粪胆素,让大便呈现这种颜色。不过,饮食会暂时改变颜色:比如吃了大量菠菜、动物肝脏后,可能偏深绿色或褐色;吃了红心火龙果、甜菜根,可能变成红色,这些多是暂时现象,停止食用后会恢复正常。


02
这些异常颜色,可能是身体在 “报警”

1. 黑色(柏油样):警惕上消化道出血

若排除食用动物血、铁剂(如补铁药)的情况,大便呈黑色、发亮如柏油,可能是胃、食管、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出血(如胃溃疡、胃炎出血)。血液经过肠道消化后,血红蛋白转化为黑色的硫化亚铁,就会让大便变黑,常伴随胃痛、反酸、乏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

2. 红色(鲜血样):多与下消化道问题相关

大便表面带血、滴血,或大便与血混合呈红色,可能是痔疮、肛裂(排便时伴随疼痛);若血液与大便混合均匀,且伴随腹痛、腹泻,需警惕肠道炎症、息肉甚至肿瘤,尤其是中老年人或有家族肠道疾病史者,别误以为是 “痔疮” 而延误检查。

3. 灰白色(陶土样):提示胆汁排泄异常

大便呈灰白色如陶土,说明胆汁未正常进入肠道。胆汁无法参与消化,不仅会让大便变色,还可能伴随皮肤、眼睛发黄(黄疸)、腹痛、尿色加深,需立即就医检查肝胆功能。

4. 果酱色:注意肠道感染或寄生虫

大便呈果酱样(暗红带黏液),可能是阿米巴痢疾或肠套叠(儿童多见),常伴随腹痛、腹泻、发热,需及时做粪便检查,明确是否有寄生虫或细菌感染。


03
科学应对:别慌,先做这两步
  1. 排除饮食 / 药物影响:先回忆近 1-2 天是否吃了特殊食物或药物,若有,停止食用后观察 2-3 天,看颜色是否恢复正常;

  1. 及时就医的情况:若异常颜色持续超过 3 天,或伴随腹痛、便血量大、体重下降、乏力等症状,别拖延,及时去消化科就诊,必要时做大便常规、肠镜等检查,明确原因。

大便颜色是身体发出的 “直观信号”,不用过度焦虑,但也别忽视异常。养成观察习惯,早发现、早处理,才能更好守护消化系统健康。


免责声明:本文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健康知识分享使用,不做任何医疗诊断,就医优先,文章未用于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咨询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