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怎么找上你?这 4 个感染途径要警惕——【兰州胃肠医院|兰州中医胃肠专科医院】
“体检查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家人感染后,自己也被传染了”—— 作为人群感染率超一半的细菌,幽门螺旋杆菌(简称 Hp)常悄悄找上门,却很少有人知道它是怎么传播的。其实它的感染途径藏在日常细节里,做好防护就能有效避免。
一、先搞懂:幽门螺旋杆菌的 “传播密码”
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寄生在胃黏膜上,但其传播离不开 “口 - 口”“粪 - 口” 两个核心路径,简单说就是 “病从口入”,以下 4 个场景易感染:
1. 共餐不分餐,细菌 “交叉传播”
家庭聚餐、朋友聚会时,若共用碗筷、不使用公筷公勺,感染者唾液中的幽门螺旋杆菌会通过饭菜、汤品传给他人。尤其老人给孩子喂饭时,直接用嘴吹凉食物或嚼碎后喂食,会让细菌直接进入孩子体内,儿童感染多与这种方式相关。
2. 不洁饮食,“吃” 进细菌
喝未烧开的生水(自来水可能被感染者粪便污染)、吃未煮熟的肉类(如溏心蛋、未煎透的牛排)、生吃被污染的蔬菜(没真的清洗干净,残留带菌粪便),都可能让幽门螺旋杆菌通过食物进入胃部。
3. 口腔卫生差,细菌 “藏在嘴里”
幽门螺旋杆菌可在牙菌斑、舌苔中存活,若不认真刷牙(每天少于 2 次、每次少于 2 分钟)、长期不换牙刷,口腔会成为细菌 “储存库”,不仅可能导致自身胃部反复感染,还会通过唾液传播给家人(如亲吻、共用牙刷)。
4. 污染的餐具,“间接传染”
家里的碗筷、菜板若清洗不干净,或未晾干就收纳(潮湿环境利于细菌繁殖),感染者使用过的餐具会残留细菌,其他人再使用时,可能通过 “餐具 - 口” 路径感染。尤其外出就餐时,若餐具消毒不达标,感染风险会更高。
二、4 个实用方法,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分餐制 + 公筷公勺:家庭用餐或外出聚餐时,固定每人餐具,使用公筷夹菜、公勺盛汤,避免唾液交叉;有感染者的家庭,需单独准备其餐具并定期消毒。
喝开水、吃熟食:自来水务必烧开后再喝,肉类、蛋类煮熟(鸡蛋蛋黄凝固、肉类无血丝),生吃的瓜果蔬菜用流动清水洗净,必要时用盐水浸泡。
做好口腔清洁:每天早晚用含氟牙膏认真刷牙,饭后漱口,每 3 个月换一次牙刷;定期(每半年至 1 年)洗牙,清洁牙菌斑,减少细菌残留。
餐具消毒:家里碗筷用开水煮沸 10 分钟(或用消毒柜高温消毒),菜板用完后及时清洗,擦干后竖放通风,避免潮湿滋生细菌。
重要提醒:感染后别慌
若体检发现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无需过度焦虑,及时到消化科就诊,规范治疗。治疗后定期复查,同时做好家庭防护,避免再次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虽常见,但只要避开传播途径、做好日常防护,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守护胃部健康。
免责声明:本文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健康知识分享使用,不做任何医疗诊断,就医优先,文章未用于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咨询挂号】
发布时间:2025-09-09
本文地址:https://www.zaiguahao.com/lzzywcyy18095/sciNews/1764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