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肝脏健康:认识常见肝病——【成都肝病医院|四川中医肝病医院】
一、常见肝病类型
病毒性肝炎:这是常见的一类肝病,主要由肝炎病毒引起,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病毒。甲型和戊型肝炎通常通过消化道传播,如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不过多数患者可以自行恢复。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乙肝和丙肝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发展为慢性肝炎,长期持续的炎症会逐渐损害肝脏,增加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病风险。
酒精性肝病:长期大量饮酒是导致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其代谢产物乙醛对肝脏具有毒性作用,会损伤肝细胞。初期可能表现为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仅轻微的乏力、右上腹不适等。若继续酗酒,可进展为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此时,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腹水、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肥胖率的上升,这类肝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它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常见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过多的脂肪在肝脏内堆积,起初可能只是单纯性脂肪肝,一般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进展为脂肪性肝炎,少数患者还会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药物性肝损伤:许多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能对肝脏产生不良反应。
二、肝病的症状表现
全身症状:肝病患者常感到乏力,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这种乏力感可能会逐渐加重,影响日常活动。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 38℃以下,这可能与肝脏炎症导致的机体代谢紊乱有关。
消化道症状:肝脏疾病会影响消化功能,患者常出现食欲减退,对食物缺乏兴趣,进食量明显减少。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尤其是在早晨或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加重。腹胀也是常见症状之一,患者感觉腹部胀满不适,排气或排便后症状可能稍有缓解。
黄疸:当肝脏受损,胆红素代谢出现障碍时,会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出现黄疸。患者的皮肤、巩膜(眼白部分)会变黄,尿液颜色加深,如同浓茶色。黄疸的出现提示肝脏损伤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
肝区疼痛:肝脏位于右上腹,部分肝病患者会感到右上腹隐痛、胀痛或钝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可能疼痛较为轻微,仅在劳累或情绪波动时出现;而有些患者疼痛可能较为明显,影响日常生活。但也有部分患者即使肝脏存在病变,也可能没有明显的肝区疼痛症状。
其他症状:肝病还可能导致蜘蛛痣和肝掌的出现。蜘蛛痣是一种红色的血管痣,中心有一个小红点,周围有许多细小的血管分支,形似蜘蛛,常见于面部、颈部、上胸部等部位。肝掌则表现为手掌大小鱼际处皮肤发红,按压后褪色。此外,肝硬化患者还可能出现腹水、下肢水肿、牙龈出血、鼻出血等症状。
三、肝病的病因
病毒感染:肝炎病毒是导致病毒性肝炎的直接原因。不同类型的肝炎病毒通过特定的传播途径感染人体,在肝脏内大量繁殖,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受损。
不良生活习惯:长期酗酒是酒精性肝病的主要病因。而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导致体内脂肪代谢紊乱,过多的脂肪在肝脏堆积,进而引发肝脏疾病。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对肝脏具有毒性作用,使用不当或长期大量服用这些药物,就可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此外,患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药物之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增加肝脏负担,也容易导致肝损伤。
遗传因素:一些遗传性肝病,如肝豆状核变性、血色病等,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肝脏代谢功能异常而发病。这些疾病通常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相关疾病患者,其他成员应提高警惕,定期进行筛查。
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肝病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肝脏组织,导致肝脏炎症和损伤。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这类疾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免责声明
1、文章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内容涉及医学知识仅供参考,不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依据。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咨询挂号】
发布时间:2025-02-25
本文地址:https://www.zaiguahao.com/sczygbyy17886/sciNews/10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