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病科普——贵阳结石病医院
结石病是常见的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问题,像肾脏、胆囊、输尿管等部位都可能长出 “小石头”。了解结石的成因和预防方法,能帮你减少患病风险。
肾结石:多在肾脏内形成,小的如沙粒,大的可能像核桃。有些结石会随尿液排出,有些则会卡在输尿管,引发剧烈疼痛。
胆囊结石:胆囊是储存胆汁的器官,当胆汁成分失衡,胆固醇等物质可能结晶形成结石。多数人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部分人会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右上腹隐痛。
输尿管结石:大多是肾结石掉落形成的,会堵塞输尿管,导致尿液排出不畅,引发腰部剧烈疼痛,还可能伴随恶心、呕吐。
喝水太少是重要诱因。尿液或胆汁浓缩,其中的矿物质容易沉淀结晶,逐渐形成结石。就像海水蒸发会析出盐粒,体液浓缩也会让结石 “有机可乘”。
饮食结构不合理影响大。吃太多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可能导致尿酸升高,增加肾结石风险;长期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会让胆汁成分异常,诱发胆囊结石。
久坐不动会减慢代谢。长期久坐,尿液在肾脏停留时间变长,矿物质易沉淀;胆囊收缩也会减少,胆汁淤积,增加结石形成机会。
慢性疾病影响。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可能影响代谢功能,让结石形成风险升高;泌尿系统感染反复,也可能促使肾结石生长。
喝水少的人:日常饮水量不足 1000 毫升,体液长期浓缩,结石风险比常人高 3 倍以上。
饮食偏嗜者:顿顿离不开海鲜、动物内脏,或无肉不欢、很少吃蔬菜的人,容易因代谢异常长出结石。
久坐族:司机、办公室职员等每天久坐超 8 小时,缺乏运动,结石发病率明显高于常运动人群。
有家族史的人:若直系亲属患过结石病,自身患病概率会增加,这与遗传因素导致的代谢特点有关。
喝够水是基础:每天喝 1500-2000 毫升水(约 7-8 杯),以白开水、淡茶水为宜,分次饮用,别等口渴了才喝。出汗多的情况下,还要适当增加饮水量,保持尿液淡黄色,减少矿物质沉淀。
调整饮食结构:少吃高嘌呤、高胆固醇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粮;肾结石患者可适当多吃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柠檬),帮助抑制结石形成;胆囊结石患者要减少动物脂肪摄入,避免胆汁过度浓缩。
动起来很关键:每天保持 30 分钟以上运动,如快走、慢跑、跳绳等,能促进尿液循环和胆汁排泄,减少结石形成机会。久坐族每小时起身活动 5 分钟,也能有效降低风险。
及时处理基础问题:积极控制血糖、血压,减少慢性疾病对代谢的影响;泌尿系统感染要及时治疗,避免反复刺激;有结石病史的人,定期做相关检查(如超声),早发现小结石早处理。
多数结石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可以预防,若出现突发剧烈疼痛、血尿、发热等症状,可能是结石引发了梗阻或感染,需及时就医。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科学预防,才能避免结石困扰。
免责声明:本文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健康知识分享使用,不做任何医疗诊断,就医优先,文章未用于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咨询挂号】
发布时间:202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