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妙法巧解鼻炎困扰——【太原中医门诊|太原翰乔杏花岭中医门诊部】


在中医理论里,鼻炎被归属于 “鼻鼽”“鼻渊” 等范畴。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鼻的功能与肺的关系密切。肺气虚弱,卫表不固,风寒之邪容易乘虚而入,侵袭鼻窍,导致鼻窍不利,引发鼻炎症状。此外,脾气虚弱,运化失常,水湿内生,上犯鼻窍,以及肾阳不足,虚寒内生,也都可能与鼻炎的发生发展相关。


迎香穴:此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用食指指腹轻轻按揉迎香穴,每次按揉 1 - 2 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迎香穴是治疗鼻部疾病的常用穴位,按摩它可以通利鼻窍,有效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经常按摩迎香穴,还能增强鼻黏膜的抵抗力,预防鼻炎发作。
印堂穴:在两眉连线的中点处。用拇指指腹按揉印堂穴,力度适中,每次按揉 1 - 2 分钟。按摩印堂穴有助于调节头部气血运行,对缓解鼻炎引起的前额部疼痛、鼻塞等症状有一定作用。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 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用对侧拇指指腹按揉合谷穴,每次按揉 2 - 3 分钟。合谷穴是人体的重要穴位之一,中医有 “面口合谷收” 的说法,按摩合谷穴对鼻部疾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能帮助减轻鼻炎症状。


中药方剂: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中医会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对于肺气虚寒型鼻炎,常用温肺止流丹加减,方中有人参、荆芥、细辛、诃子、甘草、桔梗、鱼脑石等中药,具有温肺散寒、益气固表的效果。对于脾气虚弱型鼻炎,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合苍耳子散加减,以健脾益气、升阳通窍。但中药方剂的使用需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准确辨证用药。
中药滴鼻剂:一些中药滴鼻剂也能直接作用于鼻腔,缓解鼻炎症状。例如,用辛夷、苍耳子、白芷等中药制成的滴鼻剂,具有通窍止痛、散风消炎的作用。使用中药滴鼻剂时,要注意正确的滴鼻方法,头部尽量后仰,将药液滴入鼻腔后,轻轻按压鼻翼,使药液均匀分布于鼻腔黏膜。


艾灸是中医传统疗 法之一,通过温热刺激穴位,起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和气血的作用。对于鼻炎患者,可艾灸以下穴位:
肺俞穴:位于背部,第 3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艾灸肺俞穴能补益肺气,增强肺的功能,改善鼻炎症状。艾灸时,将艾条点燃,距离穴位皮肤 2 - 3 厘米,以局部皮肤感到温热但不灼痛为宜,每次艾灸 10 - 15 分钟。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胫骨前嵴外 1 横指处。艾灸足三里穴可健脾和胃、扶正培元,增强身体免疫力,从根本上改善体质,减轻鼻炎发作。艾灸方法与肺俞穴相同。
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 3 寸。关元穴为人体元气汇聚之处,艾灸关元穴能补肾温阳,对于肾阳不足引起的鼻炎有一定的调理作用。每次艾灸 15 - 20 分钟。
免责声明:本文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健康知识分享使用,不作为诊断,就医优先,文章未用于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咨询挂号】
发布时间: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