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通体病
基本信息
巴尔通体病基本信息巴尔通体病由杆菌状巴通体所致的感染,一般称为人巴通体病。因1855年秘鲁Daniel Carrion首先报道了此病的症状和体征,故又称为卡里翁病(Carrion disease)。白蛉为其传播媒介,当受染的白蛉叮咬健康人时,病原体即可进入机体,并在血液中繁殖,然后黏附于红细胞膜,使其脆性增加而发生溶血。临床表现有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以急性发热与溶血性贫血为主的奥罗亚热(Oroya fever)及以皮肤病变为主的秘鲁疣(verruga peruana)。别名:Oroya热,杆菌状巴尔通氏体感染,杆菌状巴通体感染,卡里翁病,人巴通体病挂号科室:感染病科,中医科发病部位:全身治疗方法:中医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常见症状:乏力,昏迷,关节疼痛治疗周期:1-5年治愈率:20-30%临床检查:有核红细胞,血红蛋白,涂片
别名: | Oroya热,杆菌状巴尔通氏体感染,杆菌状巴通体感染,卡里翁病,人巴通体病 | 挂号科室: | 中医科 |
发病部位: | 全身 | 治疗方法: | 中医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 |
常见症状: | 乏力,昏迷,关节疼痛 | 治疗周期: | 1-5年 |
治愈率: | 20-30% | 临床检查: | 有核红细胞,血红蛋白,涂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