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基本信息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基本信息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是肝脏一种少见的良性病变,至今发病原因不清。由于近年来影像技术的发展,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报道逐渐增加。以往文献中曾有多种命名,如局灶性肝硬化、肝脏错构瘤、肝脏炎性假瘤等,直至1958年方被Edmondson命名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该命名在1975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及1976年国际肝脏研究协会所采纳。别名:挂号科室:肝胆外科发病部位:肝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常见症状:右上腹痛,腹部肿块,上腹部包块治疗周期:1-3个月治愈率:60%临床检查:肝功能,肝脏触诊,血清甲胎蛋白
别名: | 挂号科室: | 【外科】 | |
发病部位: | 肝 | 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 |
常见症状: | 右上腹痛,腹部肿块,上腹部包块 | 治疗周期: | 1-3个月 |
治愈率: | 60% | 临床检查: | 肝功能,肝脏触诊,血清甲胎蛋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