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下载app

杆菌性上皮样血管瘤病

基本信息

杆菌性上皮样血管瘤病基本信息杆菌性上皮样血管瘤病(bacillary Epithelioid Angiomatosis)亦称杆菌性血骨病(bacillary angiomatosis)或上皮样血管瘤病(epithelioid angiomatosis)。1983年由Stoler首先报道。其从一艾滋病病人身上发现一种不同于Kaposi肉瘤的多发性皮肤血管增生性疾病,并在皮损中发现有小杆菌存在,认为是一种引起皮肤和内脏小血管增生的新的感染性疾病。别名:杆菌性血骨病,杆菌性血管瘤病,上皮样血管瘤病挂号科室:心血管外科发病部位:皮肤,血液血管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常见症状:溶骨性损害,肉芽肿,HIV感染治疗周期:3-6个月治愈率:40%-60%临床检查:肝功能,皮损,免疫病理检查
别名: 杆菌性血骨病,杆菌性血管瘤病,上皮样血管瘤病 挂号科室: 【外科】
发病部位: 皮肤,血液血管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常见症状: 溶骨性损害,肉芽肿,HIV感染 治疗周期: 3-6个月
治愈率: 40%-60% 临床检查: 肝功能,皮损,免疫病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