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病原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基本信息
肠病原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基本信息由肠病原性大肠埃希杆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EPEC)引起的肠道传染病。EPEC是早在20世纪40年代认识的一组致腹泻性大肠埃希杆菌,50年代到60年代为流行性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临床上曾称之为消化不良;1983年全国腹泻经验交流座谈会决定,将EPEC引起之腹泻,一律称之为EPEC肠炎,而不称作消化不良。别名:肠病原的大肠埃希氏菌感染,肠道病原性大肠杆菌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致腹泻性大肠杆菌性肠炎挂号科室:消化内科,儿科,感染病科发病部位:肠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常见症状:腹胀,肚子疼,发烧治疗周期:2-4周治愈率:95%临床检查:
别名: | 肠病原的大肠埃希氏菌感染,肠道病原性大肠杆菌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致腹泻性大肠杆菌性肠炎 | 挂号科室: | 【内科】 |
发病部位: | 肠 | 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 |
常见症状: | 腹胀,肚子疼,发烧 | 治疗周期: | 2-4周 |
治愈率: | 95% | 临床检查: |